宜昌运河公园
宜昌市, 中国
- Landscape Architects
- 土人设计
- 位置
- Yichang City, Hubei Province, China, 443000 宜昌市, 中国
- 年份
- 2013
- 客户
- Yichang City Government
宜昌运河公园总占地12公顷,位于丘陵山地中的洼地,原为12个废弃的鱼塘。经过巧妙的设计,使鱼塘成为水体净化器,并引入林丛、栈道、廊桥和亭台, 通过最少的干预,使之成为新城的“生态海绵,”净化被污染的运河的水体、缓解城市内涝,保留场地记忆,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别具特色休憩空间。
1 场地现状与挑战
宜昌因为三峡和葛洲坝水库而闻名于世,被称为水电能源之都,坐落长江边上,地貌以丘陵山地为特色。运河公园位于宜昌市“城东生态新区”,地处丘陵地貌的低洼地,场地内现状主要为废弃的鱼塘,内有一小型水电站,。北侧为宜昌运河,南界城市道路(东运陆),西侧邻高架铁路桥。和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,迅速扩张的城市使原来近郊的农用土地迅速成为新城市的开发用地,而这处12公顷、不宜用来开发的土地,有幸成为新城的公园用地。
场地的以下几个特点给公园的设计提出了挑战,也是使公园形成特色的机会:
鱼塘的现状:场地为废弃的鱼塘,共有大小12个,非常单调的景观,只有两颗树(设计中得到了保留)。
巨大的高差:场地中心区与周边城市建设用地高差有10米左右,使公园的可达性成为一大挑战。
污染的运河:公园北侧被一条宜昌运河所环抱,这条开凿于60年前的运河一直是城市用水的主供饮用水源,服务于近十万城市人口,同时利用水位高差发电。但由于上游及两岸的管理不善,河水已被严重污染,为劣五类水质,目前已不能为城市提供干净的饮用水。这本身是城市的一个悲剧故事。
工业遗产:场地内有两处工业遗产,与鱼塘一起,构成了场地的记忆。韦家咀水电站是宜昌水电文化的一个缩影。50年前长江开关厂正式投产,目前已经停产关闭。如何保留和利用这些工业遗产,给设计提出了挑战。
2 设计策略
充分尊重和利用场地的特征,用尽可能少的投入,以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,修复生态系统,将现状废墟般的城乡结合部景观,转化一处城市绿色海绵体,具有调蓄雨洪、净化河水、为生物提供生境,同时能满足日常市民休憩需要的优美景观。为此目的,设计采用了一下几大策略:
基于鱼塘机理的水净化系统:保留原有鱼塘,适当改造部分堤岸成为过滤结构,根据鱼塘水位的高差变化,通过串联方式将运河的污染水体引入流经所有鱼塘,使水体得到充分的净化后,重新流归运河。这是一个科普展示,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注解,更是一种土地伦理。
a. 在鱼塘机理上引入植被:乡土树木通过5种栽植方式引入本来单调的鱼塘肌理之上。一种是水杉树丛---水杉是最早发现于湖北境内的活化石,设计师用密植树丛的方式,将水杉小苗种植与鱼塘土堤的交汇处及水陆交际处;第二种方式是乌桕作为运大堤的林荫带;第三种方式是广场林荫---主要用朴树、银杏、枫香等,形成浓荫的林下活动空间;第四种栽植是林地被,主要是能直播繁衍和宿根类植物。第五类是水生植被,大量的荷花及香蒲等水生和湿生植物分布与鱼塘之中,用以强化鱼塘作为氧化塘的效用。
b. 步道及高架廊桥:利用鱼塘的堤埂,生态化的地面铺装、木栈道和穿越鱼塘的简单的水泥栈道结合,形成一个分布全园的漫步道网络。这种水泥栈道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的水泥水埠,一种新乡土景观。本公园的一大特色是一座高空廊桥,贯穿公园,充分利用了城市道路与公园的高差,同时给游人一独特的体验。将残疾人坡道从高差大10多米的城市道路引入公园即是挑战,也是机会。设计师将残疾人坡道与毛石墙面相结合,形成密集的绿化甬道。
c. 平台和亭塔:公园中设计了一些列坐落于关键地点的平台和风雨亭,及两处高塔。它们利用局部的地形,或探入鱼塘,或依偎高坡,或与廊桥和栈道相结合,成为点睛之处,为使用者提供看和被看的机会,也是遮风避雨的场所。这些点的设计本身具有装置的特点,在本来单调的鱼塘肌理上,创造有趣的体验空间。
d. 工业遗产的再利用:场地中的水电厂和开关厂都进行了充分的保留和利用,成为富有设计感和艺术气息的休憩空间(非常遗憾,这部分设计没有得到实现)。
3 结语
本设计探索了一种将城郊农业景观转化为城市“绿色海绵”的设计途径,通过最少的工程改造,使昔日的工、农业“废墟”成为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和游憩景观。设计中对场地工农业遗址的利用和转化,不但使公园有了文化的记忆,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;步行系统和驻亭空间的设计都体现了对地形的适应和利用;绿化方式,特别是丛林式的水杉版斑块,有效地改变了原场地单调的景观而形成丰富多彩的生态和体验空间。
相关项目
杂志
-
Cris Ballester Parets in Mallorca
3 day ago